發布于:2017/11/21
零售業態大爆發,看百貨業態如何此消彼長
在闡述業態大爆發之前,我們首先要厘清“業種”和“業態”這兩個概念:業種,是指商品的種類;業態,則是運營或營運的模式,兩者是構成零售業面貌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分別傳遞了零售經營中最重要的“賣什么”和“怎么賣”。
消費者會根據業種和業態來判斷這家店適不適合他,供應廠商也會從業種和業態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故而對經營者來說,深入了解業種、業態,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從而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與目標消費群體,顯得尤為重要。
從古至今,零售業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從原始業態的小店,后來慢慢演變出現了百貨公司。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百貨公司又不斷發展并呈放射性趨勢,裂變為社區百貨、主題百貨、大型復合百貨、時尚百貨等業態,如圖一。
在眾多百貨業態中,商場店是否真如我們表面看到的那般風光,值得業者分析。表一為2013-2016年聯商網統計的主要百貨開業及關店情況。2013年,開店多,關店少,這說明百貨好賺錢,吸引著很多從業者;但隨著時間發展,百貨關店數量逐漸增多,2015年關店數量更是達到100家(見表一)。
再看下表二,2014年到2015年,新開大型購物中心是372個,按理說,3500+372=3872,但2015年這里的大型購物中心僅有3600。這主要是因為太多購物中心難以為繼,有超過10%的陣亡率,更可怕的是很多購物中心還沒開業就面臨困境,被扼殺在搖籃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銷售返租的shopping mall,陣亡率接近100%。跟購物中心相反的是,近幾年,全國有名的奧特萊斯增長率都特別高,這是一種明星業態。以青浦百聯OUTLETS為例,從2013年的29.9%到2016年的43.2%,業績逐年穩定增長。
現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網購也成了經營者眼中的吸金點。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對2016-2018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預測,網購在經過多年增長后,已經開始快速下滑。也就是說,現今網購已經不會出現曾經那樣業績翻兩番、三番的情況,而是回歸這一業態的正常狀態。
除此之外,網購還面臨一大問題,同一品牌不同地域的線下門店并不存在競爭關系,但當其紛紛入駐網購平臺后,彼此之間就需要競爭流量和客戶,出現惡性競爭的場面。
商場店、街邊店優劣勢明顯,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據統計,我國上半年GDP增長率是6.7%,未來五年是6.5%,但GDP并不等同于增長率,你的業績必須是11%、12%的增長才跟得上經濟發展。對零售業者而言,業績可以從營業額的角度考量,營業額=交易客數×交易價,購買的客戶少了,交易的價格低了,都會影響店鋪業績。
一般情況下,交易價不會發生太大變更。而二胎政策全面落地后,孕嬰童市場的潛力將進一步放大,這是毫無疑問的。在此背景下,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并吸引其進店是零售業者需要面對的挑戰。
個人認為,業態發展及大爆發,是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影響的結果。在此環境下,“跨業態經營”就變得尤為重要,這個“跨”并非是盲目的,不同的業態背后代表著不同的顧客,要慎重考慮。
消費者生活方式是多樣化的,不同人會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去選擇購買商品的方式:早起鍛煉的老頭老太太去菜市場嘮嘮嗑,順帶來兩根蔥;家庭主婦到超市購買各類日用商品;有錢人去精品超市;白領階層則選擇盒馬鮮生……多種業態,百花齊放,各自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以下,我將對進駐商場店和街邊店的優劣勢進行對比分析,以點帶面,看看零售門店該如何選擇進駐業態。
首先是商場店,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形象好,對定價和盈利都有好處;人流量大,有利于品牌曝光和商品銷售;環境佳,顧客愿意多待,成交機會大;廣宣厲害,有統一對外的廣告宣傳,形成了集群效應;多業態、多品牌、多業種的復合綜效。
除了這五方面的優勢之外,壓力也很明顯:商場總是在追求更好的品牌,因此,對經營者來說,好的商場不易進入,好的位置不易取得,好的商務條件不易爭取,免租、貼裝修、返保底等利益,都被留給好品牌了;雖然入駐之初會簽訂合同,但里面會有這么一條“甲方可根據經營狀況調整你的位置”,故經營期限不穩定,存在不可預見的風險或成本。
說完商場店,我們再來羅列一下街邊店的優劣勢。街邊店,顧名思義,開在街邊的店,臨街面,方便進入,展示性強,同時,租期可控,經營自主性大。但與之相對的,壓力在于,自己開店當個小老板,面對市場競爭,需獨力作戰,且外圍環境不可控因素較大——服裝店旁說不定開的是沙縣小吃,職業打假等不可預知的風險也需要自己面對。
對商品經營者來說,業態變多了,且都在追逐好商品,只要將產品做到位了,就能在市場上占據有力地位。其實,選擇業態就是選擇顧客,作為經營者,要根據品牌和商品定位,尋找符合自己定位、與自身實力相匹配、且未來有成長空間的業態,通過業態的多元化組合進行經營,進而實現盈利(見圖二)。
我認為,未來零售業態將會繼續蓬勃發展,企業應時刻分析,了解顧客的生活方式和購買習慣,以應萬變。與此同時,品牌會越來越多,市場細分化趨勢也會愈加明顯,多業態、多品牌經營必不可少。當然,核心要素只有一點: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來源:《中國孕嬰童》熊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