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于:2019/9/29
聯商專欄:當前環境下,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換腦袋”有三層含義,如果做不到絕對快、相對準,可能就注定會被市場所淘汰。
零售企業為什么必須數字化轉型?
第一、主力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泛8090后成為主力消費群體。泛8090后年輕客群成了目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零售行業追逐的主要客群。
第二、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超越了上一代, 有力推動了消費升級,分層化、小眾化、個性化特征明顯。
第三、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線上購物成為一種常態。泛8090后年輕客群是移動互聯網重度用戶,高度重視線上線下高效協同以解決消費痛點,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這些趨勢是不可逆的,是大勢所趨,是不為人的意志所左右的。
數字化轉型“換腦袋”的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換腦袋不換人,即改變觀念、轉換思想,能夠充分認識到新環境下的零售經營之道,勇于突破固有經驗,積極擁抱變化。
第二層含義是:通過換人實現換腦,即淘汰固步自封,守著老一套不求上的人,勇于啟用積極擁抱變化,突破自我的人才。
第三層含義是:如果一個企業無論如何都無法有效實現數字化轉型,那么就不用再找其它原因了,一定是這個企業的第一責任人這個“腦袋”出了問題,要想改變的話就必須把這個“腦袋”換掉。
數字化轉型需要什么樣的“腦袋”?
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換腦袋,很多人都能理解,也能接受,除了當事人以外;但是卻又對到底需要什么的“腦袋”一臉蒙圈,以至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后還是沒有等到好的結果。
筆者總結了行業上的幾家優秀樣板企業,概括出以下幾點供參考;如果你相信,并堅持按以下所說去做,我想最終的結果會告訴你我是對還是錯。
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的“腦袋”有以下幾個重要共性特征:
1、以“絕對快、相對準”為數字化轉型的思維
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落地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做到絕對快、相對準,不求絕對完美,但求先于對手行動;在信息技術更新迭代日新月異的今天,晚一年,慢十年。
2、以“人”的數字化為底層邏輯
未來的生意一定要圍繞“人”的數字化來開展,未來的一個人就像一個移動的數據包,這個人的交際圈、親戚朋友、興趣愛好、消費偏好等都在大數據平臺上體現,真正做到“比你更懂你”。
“人”的數字化是將人從人拓展為唯一識別和可觸達的Uni-ID,從單純買賣交易歷史軌跡識別拓展到對基盤和高價值顧客量、關系深度和活躍度等角度的全息洞察。
具體包括全觸點收集用戶信息,建立統一的用戶數據資產平臺,即用戶數據中臺。“人”的數字化將會是最大的趨勢或市場。
3、以“貨”的數字化為變現手段
“貨”的數字化是將貨從貨品拓展為貨品攜帶的數字化觸點、按需求定制的貨、服務、數字化內容等,從顧客視角推進品類和SKU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規劃和升級。
傳統意義上的貨只是單一的銷售產品,并未從顧客視角看待,當人的需求融入到貨的概念里面,就出現了諸如定制化貨品,這時的貨就能與顧客的需求進行精確的對接,因此變現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4、以“場”的數字化為服務延伸
從門店商場拓展為能深化不同細分顧客的運營和提高不同貨品鏈接度的營銷、內容和服務場景,比傳統物理空間具有更大可鏈接性、擴展性和發展空間。
從傳統意義上物理場的運營延伸到了虛擬的場景,融合了更多突破物理空間的概念,可隨時隨地滿足顧客因時間碎片化形成的服務需求。
零售企業數字轉型就是要實現線上線下兩個“場”的高度融合:不論是線下實體門店的體驗價值,還是線上消費的快捷便利,以及與平臺企業的高度融合,擴展更大的消費空間,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好、更豐富的消費體驗。
綜上所述,今天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很多變化,我們需要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去重新構架人、貨、場的關系,重新在這中間尋找新的機會和產生新的效率。
整個商業的發展在走向新零售,在圍繞著人、貨、場進行重構,特別是人、貨、場當中所有的商業元素在進行重構。
只有數字化才可以解決傳統零售企業最大的痛點:對消費者不可識別、不可觸達、不可洞察、不可服務。
在萬物互聯的大發展背景下,如何更有效且高效收集、分析并運用數據?如何數字化人、貨、場?零售企業如何應對數字化時代的全面來臨?
10月17日-18日,以“數字零售”為主題的2019聯商風云會暨中國(福建)國際智慧商業大會將在福州舉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數字化零售背后的經營管理真諦。
目前,銀泰商業CEO陳曉東、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天虹股份董事長高書林、愛琴海商業集團總裁張華容、東百集團商業執行總裁袁幸福、京東集團副總裁趙英明、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大悅城華東區總經理危建平、貝貝集團合伙人/貝店總裁顧榮、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THE GLARE創始人古詩玄、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紅杉資本中國投資合伙人蘇凱、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聯商網顧問厲玲等嘉賓已經確認參與大會演講。
此外,福州市人民政府也正式確認成為2019聯商風云會的指導單位。